Skip to Content

Reviews & Articles


爭取自由飛翔的法國人
Oscar Hing-kay HO
at 3:22pm on 10th June 2011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hinese and is an article about the monument “Freedom Fighter statue” by French sculptor César Baldaccini at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in Tsim Sha Tsui.)

文化界一直流行著一傳說,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由法國雕塑者凱撒(Cesar Baldaccini)製作的「飛翔法國人」,其實是用來紀念六四死難者的雕塑,原名為「自由戰士」,1992年雕塑行將揭幕時因當時市政局的強烈反對,被迫改名為「飛翔法國人」。

在香港市中心官地上有一大型紀念六四雕塑,遙對解放軍總部和金紫荊廣場,如屬實當然非同小可。政府截然否認,凱撒和法國領事館員工亦三緘其口,無從引證下,此雕塑一直成為文化界的懸案。本文將從創作背後的環境證據,以及作品本身透過造型所表達的訊息,考究「飛翔法國人」實為「自由戰士」這傳聞的可信性。

創作的背景

歷史上法國人有送出象徵自由的雕塑這傳統,表表者當然首推紐約的自由神像。實際上,法國大革命的三大象徵符號中最為人熟悉的,就是那名為瑪利安(Marianne)的自由女神,法國人亦引作為自由信念傳遞人這角色感到自豪。

市政局在八九民運後不久委約凱撒製作大型戶外雕塑,當時鎮壓北京民運的舉動震撼全球,特別是文化人、特別是法國的文化人,很難想像凱撒不會受到這驚天動地泣鬼神的事件所影響。當一個雕塑者應邀為某地方的市中心製作大型雕塑,通常都會考慮作品放在當地的意義,在八九民運後為一個曾積極參與支援民運、又要行將回歸中國的城市造雕塑,一個法國文化人會怎樣想?又或從另一角度來問:放一個飛天的法國人在香港市中心有何意義?

凱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製作一系列關於有翼飛行者的雕塑,作品是與自由有關,造型近似「飛翔法國人」,當然也不表示它是紀念六四的作品,但自由肯定是凱撒的創作議題。

另一令人不解的,是如斯重要的雕塑,在揭幕禮上凱撒竟然不出席!這情況絕對是極鮮見。如果凱撒有其他重要事宜或身體不息未能出席,正常處理方法是改期遷就主角。主角缺席仍繼續,最大可能性是創作者無論在什麼時候攪揭幕禮均拒絕出席,但是為了什麼原因?文化界有理由感到事件有點不尋常。

造型的訊息

上述的「環境證據」,令人合理地相信傳聞的真確性。但最實在而清晰的,是從作品的造型以及它表達的訊息,探究「飛翔法國人」是否實際上應為「自由戰士」。

首先,「飛翔法國人」是個不會飛的法國人。他站在地上,只有一隻翼,另一隻翼不見了,怎能飛?名稱與雕塑的實際造型不符,雖未能證實作品名稱是後來強加,但肯定有些地方出錯。這不是個飛翔的法國人,而是折了翼的法國人。事實上,是不是法國人無關重要,雕塑上也沒有任何凸顯其法國國籍的特色,應該是說,這是個折了翼的人。但人是不會有翼的,這是個折翼天使。

翼是用來飛上天空的,象徵著超越地面、對理想的追求。折了翼的天使不能再飛,是理想的失落和破滅。折翼天使在西方藝術傳統中頗常見,天上墮下來的天使,在基督教、猶太教以至依斯蘭教均有類似象徵,通常都是因為反叛違天規而受罰。折翼肯定是個挫折,但折翼天使不一定是悲情人物。

凱撒展示的折翼天使,雖折翼仍昂首站立,條條鋼管構成的身軀,更顯結實硬朗、力量澎湃。餘下的一塊翼,橫向斜傾向上伸展。蓄勢待發,準備直劃天空,好一個期望想飛的具體展現,這是一件仍把持期望,仍蘊藏無盡力量的雕塑。凱撒希望表達的訊息明確不了。

自由的希望

由於缺乏具體證據,即使凱撒生前也拒絕作澄清,「飛翔法國人」原來名稱是否「自由戰士」難以肯定,雖然環境證據顯示絕對有此可能性。不過,無論真相如何摸不清,筆者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件關於遭遇短暫挫折,但仍然毅然站立,精神理想不死的作品。即使只有一翼,仍指向天空,堅持向上,如朝天弓箭,期待著有一天劃破長空,期待可以自由地飛翔。

至於它是否應被稱為「自由戰士」,交給公眾決定好了。






Search by Writ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