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 Articles
「和諧」這東西
Oscar Hing-kay HO
at 5:51pm on 11th June 2012
(This article entitled“Harmony” this thing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hinese.)
和諧這東西,忽然又被倡議為香港的「核心價值」。基本上和諧是一種狀態而非一種價值觀,或許這「價值」是指我們要追求和諧的狀態。但有什麼社群會反對族群的和諧?它是族群生存的基本條件,可以說是普世族群追求的狀態。問題是,這和諧是指些什麼?約翰.杜威(John Dewey)指各種和諧狀態,以藝術上的和諧最能全面深入反映和諧的面貌。或許應從繪畫的基本的和諧效果,特別是色彩的配搭,探討「和諧」這東西。
從繪畫來看,和諧很多時候是指畫面內不同部份組合成整體構圖時,能產生令人舒暢悅目的效果。但這和諧效果又是如何產生的?顏色的組合往往是核心元素。
色盤
統一規範,締造和諧
最簡單的和諧效果,可從鄰近色彩(analogous colour)中尋求,紅色配橙色、綠色配藍綠色,同宗同源,同聲同氣,大同而異,和諧來得輕而易舉。不過這種和諧,悶得令人發慌。
在美術用品店可買到一種「等配顏料」(modular colour) 。這種顏料的特色,是當它們放在一起時,效果是相當和諧配合,因為它們都被調較至同樣的灰度(即如果為這些顏料拍黑白照,它們走出來會是一樣的灰色)。繪畫時用這些「等配顏料」,容易產生和諧效果。一般繪畫人很少用這些顏料,畢竟這種先設的機械化和諧,最為創作者鄙視。
「等配顏料」外表上仍保留色彩的差異,但內裡是已調節至一致深淺度。這種統一規範的和諧,相信不是我們喜歡的和諧。
加入灰色,減少對比
另一製造畫面和諧度方法,是為顏料加入灰色。灰色減弱色彩的個別鮮明性格,同時加強色澤的共通性,不過也削弱色彩間的張力,磨滅甚至改變了色彩的性格。集體混上灰色的和諧,須要作出不少犧牲,得到的是混濁沒光彩的和諧。
有另一種較可取的調低色調的方法,是用對比色(指色盤上相對的顏色,如紅對綠、紫對黃)來調節。例如想調低黃色的光度,如果混入黑色或灰色,走出來的是帶綠的污濁顏色,原來的黃色面貌不復存在。但如果改用少量對比色紫色混入黃色中,得到的是較低沉但仍保留黃色的本質和性格。就是說,和諧的構成,可透過容納點相反者的東西,在沒有改變原有色彩本質的情況下作些調節。包容了點人家的東西,光彩是遞減了,卻能加強了互相的調配。
沒有衝突,死的和諧
在剛才所說的「等配顏料」中,較具性格的組合,要算是「等配顏料」內的對比色配搭。雖然同樣的灰度把它們串連,但因為它們在色彩本質上的對立,在和諧中加上張力,令畫面不至太沉悶。和諧的產生,是因為畫面內不同部份有些共通或近似的元素,但過份的近似欠缺了差異、對比甚至衝突,效果是沉悶、死寂的和諧。因此,繪畫入門第一課,便已指出和諧中必須同時存在對比。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組織各種迴異元素,仍能建立和諧效果。
西方現代畫中,以馬蒂斯(Henri Matisse)那些色彩豔麗,題材多是美女、靜物、閒逸家居的畫作,廣泛被視為最具和諧效果。這位以色彩見稱的大師,他製造的和諧並非靠近似顏色,而是在觀眾不著意的情況下,透過最大的色彩對比,建立難度極高的和諧。
善用矛盾,至高和諧
馬蒂斯的《連同小提琴的室內景》(1919) ,典型地帶出他於1917年遷往法國南部後所謂「尼斯階段」的風格。尼斯地區的海洋和陽光,為這階段的畫滲進無盡舒閑。馬蒂斯被稱為「畫家的畫家」,因為他看似極簡單的畫,內裡蘊藏無盡功力,令同行嘆為觀止。細看這和諧畫面,其實充滿張力。澄藍的海天與黃色的室內,本身就是色盤上的戲劇性對比。為免窗外的藍色與黃色直接對撼,唯有利用白窗紗中和,但單靠黃色未能抗衡位於畫面中央的豔藍,馬蒂斯需再在畫中右方加上紅布以對應。不過畫中最重要的色塊,亦是整幅畫的靈魂所在,是小桌上的那片黑色。黑色是繪畫中極難使用的顏色,技術稍差,便會為畫面開一個無底「黑洞」。馬蒂斯在白桌上放下黑方塊,如釘般在畫面加入重點,強烈的黑色,把窗外的藍色押後到老遠,拉闊了畫面的空間感。讀者只要用手指遮蓋那塊黑色,便會發覺沒有了這強烈對比的冲擊,整幅畫會軟下來,空間感亦大為減弱。
馬蒂斯《連同小提琴的室內景》1919
馬蒂斯能把最強烈的對比衝突,以最輕盈不著眼的手法,結聚成迷人的舒閑和諧效果。這種高層次的和諧,不是要大家都變成同等的灰度、也不是共同混上灰色自減色彩以加近距離,而是在保留最大和度的差異和矛盾的情況下,細心建立出來的,這當然需要高度技巧和想像力。在社會紛紛高談製造和諧氣氛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從馬蒂斯的藝術創作中,找尋到點點關於和諧的啟示。
原文刊於《信報》2004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