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s & Articles
又花十億搞創意
Oscar Hing-kay HO
at 3:19pm on 21st November 2017
(This article entitled ‘Spending Another Billion on Fostering Creativity’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Chinese.)
政府2018年施政報告計劃,又再花10億元加強設計創意產業。創意產業已成全球政府不假思索便全然瞓身的經濟靈丹,香港過去十多年不知在創意產業上作出多大的投資,惟成效如何,大家心中有數。
政府推動文化創意最大的殘障,是欠能力全面審視整個文化創意發展的生態及其需要,10億元公帑主要投資於培訓設計人才,但如果沒有市場承接,只會是每年持續製造一批批失望的年輕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市場仍需香港的設計專業,現在早被本身的設計師所取代。本地方面,製造業縮減,中小企舉步為艱。平面設計因簡易軟件和便宜的e-print印刷,令細小設計工作很多時候都可自行製作,初出道者入門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少。中小企設計業經營困難,但承接和進一步培訓這批畢業生的,往往也是這些中小企。
現在利用公帑搞設計,除教育外便是蓋硬件搞乜中心物中心,以為多幾座華麗建築物便是企創意澎湃。或是請設計大師來演講,隨後本地設計界大佬高高興興跟大師吃飯,第二天大師便往新加坡、台灣作一樣的演講。我們興奮莫名,以為香港已跟國際大師級人馬建立網絡,還可帶來網上聽不到的演講。少數人可能抓有機會跟大師打招呼,但對仍在艱辛經營的業界來說意義不大。
創意新穎獨特的設計,對產品和業務的成敗有決定性影響,中小企鮮有太多資金花在產品的造型和品牌製作上,如何鼓勵並資助中小型的設計界與中小型企業界結合,是個重要領域。政府的政策確有資助兩者的合作,但官僚程序遲緩,一般而言,申請至少要兩個月才能批出。生產業分秒必爭,要人家等兩個月才能知道可否有機會請人家來為產品設計,簡直是開玩笑。
在創意國際化的年代,我們憑什麼文化特色去跟人家競爭,已不再是多搞幾個課程、多請幾個設計大師來演講,或蓋建多一兩個創意中心便可解決,更不應該請外國顧問公司拋出大推數據,然後不了了之。要的是個深入的香港文化結構和特色,發掘它的可能性,也用作在海外推動本土創意設計賣點。要看整個創意文化的生態發展,由小至中到大,如果畢業後沒有市場承接,便會馬上出現斷層。即使有大批有能力有創意的人,如果沒有個互相配合、承接的生態圈,培養那麼多設計專才又如何?少數可能成功轉行,或是利用其創意用於其他行業上,但大多數人畢業後都只是得學無所用。
原文刊於《立場新聞》2017年11月12日
This review was first published in Stand News, 12 Novemb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