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vited Writers


This new section on the AICAHK website supports young Hong Kong writers. The latest articles by invited writers are below. Other articles by invited writers can be read by clicking on the 'Archive' year and month on the side-bar.

習慣了系統出錯的常態
Wing Shan LEUNG
at 11:02am on 25th May 2021


圖片說明:

 

1. 同一空間擺放了三組影像作品,反而削弱了《越境犯罪》的存在。

2. 狀似監倉的室內為觀眾設下情景。

3. 《野櫻桃》講述環保署用櫻桃「香水」除去將軍澳堆填區臭味,電視台TVB從此不再投訴,實在有趣,而場刊中程氏寫了一句: 「節目一樣有繽紛櫻桃味」更加精彩。

4. 坐下撥打探監電話,卻不知自己是囚犯還是探視者,更不知身處時空。



(This article titled ‘Live with the glitches in the system’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Chinese.)





生活在巨大監獄之中


整齊排列滿牆但脫色的海報在門口迎賓,為什麼有黃色告示牌要人脫下一隻鞋方可進場?入口已為參觀者設好情景:不要問、只要信,沒有交代和解釋,卻總有人願意跟隨指示。這就是程展緯於「母體錯誤」展覽 [1]所呈現的「扮有道理但無邏輯」系統,再荒謬的習慣也能成自然。旁邊的《香港身份證》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程展緯拍攝了張開嘴巴的趣怪身份證照片,有別於約定俗成的面無表情證件照,顯示出藝術家挑戰制度的約束。

 

緊接的《靜物寫生》鏡櫃,陳列了羈留人士可使用的物品,程氏將它們畫成牆上的素描。從牙膏、潤膚露、紙巾到朱古力和香煙,似乎應有盡有的日常用品,不少也是大眾常用的東西,以為可以選擇,其實已是全部。九部電視機組成了《越境犯罪》,影片以不同國家的「特別罪行」為題,例如法國不准在火車月台接吻、泰國不准不穿內褲、新加坡不准食香口膠,程氏在香港逐一演示,自嘲著「我們還有些自由」。這兩組作品不禁令人反思,在經歷過反送中和疫情的兩年不尋常歲月後,日子是怎樣過的呢?似是正常,卻又明知不是,諷刺意味十足。


論述鋪排的另一可能

展覽主題借用了電影The Matrix建構的世界觀,表達出藝術家對香港當下的感受,以14組作品帶出系統出錯的日常荒誕。每一組作品訴說的信息均強烈鮮明,即使獨立來看,也能深深引發觀眾思考命題,但在參觀整個展覽時,卻產生了無從入手之感。也許是作品太多,畢竟「系統出錯」是龐大的命題,作品各自指控自由被權力禁錮、批判制度無理、冷嘲政商互相自欺、質疑人們默然接受現實荒謬等等;未知策展人是否有意為之,但即使拿著場刊細閱作品介紹,也不易消化展品擺放的邏輯。


例如展場一邊掛了食環署外判工人的制服,下方卻放置了《越境犯罪》,但窗上又貼了工業安全宣傳海報,與暗室中《沒戴安全帶的香港人》才有關聯。由於展品沒有獨立的標籤說明,如果觀眾本身對程氏的舊作認識不深,或者沒有先讀場刊,很易便錯過了某些作品。展品編排尚有許多可能,就像《靜物寫生》和《選舉機器》其實大可碰撞出更多有關「選擇」的拷問;而講述用「香水」掩蓋堆填區臭味的《野櫻桃》和程氏與建制人士合照的《貌合神離》,又能共同突顯那種荒謬瘋狂的現實。


其實程氏的幾組舊作在2021年看來格外有意思,例如拍攝了2014年各政府建築物下國旗區旗的《一刻》、無名氏倒在地上的《沒戴安全帶的香港人》,與近來的作品《耳語》和《十年》默默呼應。全靠盲撐者擁戴,制度才可持續出錯,想要打破這僵局的卻成了階下囚。新與舊的對話將會變得更突出,同時更易聯想到The Matrix戲中畫面重覆交替。如此一來,《陌生電話》更適合作為結尾,作品模仿探監電話的裝置,讓觀眾坐下,隔著一片玻璃,隨意按1997年電話簿來撥打,再記錄這些號碼主人在廿多年後是否仍在香港。那年離開了的人,回來了嗎?那年留下來的人,打算離開嗎?

 

程展緯的每一組作品都甚為精彩,雖然今次展覽有意將作品互相碰撞,但觀眾需有耐心和慧根來自行拼湊論述的全貌,否則會輕易錯失作品之間的加乘作用。場內每樣事物都呼應著系統出錯,相信策展上仍有許多可能,讓觀眾重新感受及思考。

 

:

 [1] 展覽於Parasite藝術空間舉辦,已在4月結束,詳情及場刊可見於http://www.para-site.art/exhibitions/程展緯:母體錯誤/?lang=zh-hant



Search by Writ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