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rt Issues

-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 M+

The latest article on a special issue topic is below. Other articles on the same topic can be read by clicking on the 'Archive' year and month on the side-bar.


終生買斷的荒誕
Oscar Hing-kay HO
at 9:48am on 26th September 2018


 



 (This article entitled ‘The Absurdity of Lifelong Acquisition’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Chinese.) 

如果終生買斷的作品是個全球創舉,可能會惹人注目但不見得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因為背後還有太多問題未解釋。

公共博物館的購藏,都有清晰的規矩、透明的程序和嚴謹的監察機制,以防利益衝突和與博物館發展路向不符的收購。除訂定規矩和程序外,博物館往往會設立委員會,審核隨時可涉及巨款、可以出現利益衝突的購藏。M+ 動用納稅人金錢「買斷」< 張海英重工業 > 終生作品,金額竟然是不能透露的秘密而又未作解釋,M+ 的購藏委員會竟可接受,簡直是匪夷所思!如果西九管理局內部決定不管,唯有倚靠當年撥款給M+的立法局去跟進了。

為何要終生買斷?認識點藝術史的都知道,不少早年作品卓越的藝術工作者如Dali、Miro,晚年因製造粗濫大量出貨,以至作品無論是藝術或市場價值均大幅下跌。是什麼原因不根據將來作品的優劣再決定購買,而急切搞此「全球創舉」?特別是收購對象是個二人組合,文化娛樂界的結合分離司空見慣,一但這對拍擋明年要拆夥,或其中一人離世,終生買斷這條數又如何計算?

M+ 的解釋謂這不是完全買斷,藝術工作者可以多製版本出售,這帶出另一嚴重問題。任何購買版畫或攝影的人都知道,一件有十個複製版本和有一千個複製版本的作品,價值可以差天共地。在未能控制複製作品數量的情況下,便作終生購買的協議,在大量複製極為容易的年代,是否有點兒戲?

此外,還有展藏路向的問題。M+的原先設計,是以香港本土文化藝術為核心。當時構思四大領域,再以視覺文化為基礎,是完全根據香港文化的特色和強項所在而設。在定好本位後,當然可以進而擴張至亞洲甚至更遠地方。不知何時M+主要焦點已定位於整個亞洲的視覺文化上,香港只是其中一環節。M+過去用於購藏的開支,好像都是花在購買大陸、日本和韓國藝術上。香港在購藏中所佔的比例一直未有實質數據,希望不要用無意義的作品數量來天過海,拿出實際的金額數目,交待購藏香港以比較用諸其他地方的金額比例,對納稅人作個清晰交待。香港何嘗沒有豐富多姿的數碼藝術?匆匆跳往他方去購藏,究竟是看不起本土的視覺文化,還是缺乏認識研究香港視覺文化的應有基本努力?

從來都反對政府介入文化藝術活動,但看當前情況,或許當年曾根據原先計劃來批出大額公帑支持西九的立法局,也得要做點事情,要求有關職員和委員會成員,作負責任的解釋。


原文刊於《立場新聞》2018年9月4日
This review was first published in Stand News, 4 Sep 2018

 



Search by Writer: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