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受邀作者


國際藝評人協會香港分會支持香港年輕作者撰寫藝評,此新頁面刊登受邀作者的評論文章。下面列出最新文章,如欲瀏覽受邀作者的其他文章,可點擊右下角資料庫的年份和月份。

在人類愚昧的先進發展中,出路何在?
梁詠珊
at 4:03pm on 24th November 2020


圖片說明
1. 排在最後的玻璃缸裝了滿滿波子,大概反映了香港人對食水的憂慮
2. 熟悉相似的畫面,也曾在這城市內上演無數次
3. 用電子裝置引導大家批判電子裝置,觀者可知其意?
4. 置身福島的頹垣360度環景之後,不遠處的出口提示大家要堅持走下去
圖片由作者拍攝及提供



(This article, titled ‘Crave for an answer amongst the complexities of advancement and foolishness’,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Chinese.)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今屆主題為「後實錄Sharp Chronicles」 [1],策展論述開宗明義說明展覽從「尋找真相」為起點,在資訊泛濫成災的世道,參展藝術家和團隊表面是圍繞在科技與人的互動,實際卻似在反問,人類是否已受制於永不停竭的發展中。


環保是幌子?關心自身高於一切

疫情爆發近一年,曾有國家集中醫療資源在較年輕的患者,引發人道討論。展覽中,美國批判藝術組合CAE創作了《環境分流:一個關於民主與死亡政治的實驗》,提出類似問題:在資源有限時,人類如何決定優次,考慮時以經濟利益先行,還是道德更重。極具批判的討論竟甚為貼地親切,以香港水域為內容,觀眾容易理解。

有別於同場其他藝術裝置,這組作品沒有運用任何電子設備,回歸至最簡單直接的互動,觀眾閱讀完有關香港四大水域的平面資訊,便可拿起波子,投放到認為最需改善或維護的水域玻璃缸之內。展覽來到最後一天,代表食水的玻璃缸裝滿波子,但代表珊瑚群、魚類生態等其他水域的波子寥寥可數;正如作品簡介所問,嚴重污染或是一息尚存的水域孰輕孰重,大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活又如何權衡?近年環保是政治正確的大潮流,只是當牽涉到人類健康與存亡之際,大家作出了誠實的選擇。這組作品平實得不如微波藝術節的一貫風格,視覺效果欠奉,卻真正發人深省;甚至暗暗地掌摑了自相矛盾的大家,駕著私家汽油車去食店用自備餐盒買外賣,這時握在手中的波子已不知落在哪一個玻璃缸。


催淚煙、大數據和監察機器

另外幾組作品各有主題,但都在論述一雙無形的大手牢牢操控著一切。《三重追蹤》用藝術為調查手段,大膽用錄像作品對美國惠特尼藝術博物館前董事會副主席沃倫・坎德斯步步進逼。他旗下有一家催淚氣體製造商,2019年有報告刊出這種武器被多國政權用作對付抗爭者,引來藝術家與博物館職員極度不滿,前者更紛紛退出惠特尼雙年展。來自英國的法證建築與美國Praxis Films聯手製作了《三重追蹤》,去年5月於紐約首映後,沃倫・坎德斯在兩個月後終於離開董事會。

德國戰略技術的《玻璃房間:錯誤信息版》則運用多部平板電腦,引領觀眾進行選擇題,發現社交網絡怎樣擷取個人信息進行演算,用作商業營銷;同時又圖文並茂,仔細講述智能電話如何「操控」我們的行為,所有人的生活都完全離不開這部小裝置。台灣陶亞倫的《徘徊的幽靈No.5》讓觀眾帶上虛擬實境頭盔,瞬間進入平凡小房間,腳下的動力平台突然一動,觀眾向上升空,進入可怖詭異的紅色空間,仰望中央那一座彷彿在忙碌運作的巨大機械。當觀眾還猶豫在虛與實之間,便已繞了一圈,然後不從原有洞口下降,而是莫名其妙地穿破天花,回到四面牆內。

三組裝置取材自日常生活、民權衝突與虛構想像三個完全不同的切入點,但引發的思考異常類同。尤其當人在動力裝置下降到「地面」,頓時,對於身處的社會產生強烈的不明所以,我們的每一步真是自我意識驅使嗎?體制、系統和權威不斷操控社會,隨著科技越見先進,以為變得更自由的人類,可能只是更受困。


無道之路,走吧

每次參觀新媒體類別的展覽,總會留意裝置的運作和在場人員的配合。今屆場內有多部虛擬實境裝置,當中《數位權威》的操作頗為困難,而《福島散步》360度環景順暢移動,但聲畫偶有不同步,而某些裝置也不時需要重置系統。每部裝置附近都有工作人員協助觀眾,但對裝置問題不熟練,也未有在每位觀眾使用裝置後馬上消毒。疫情當道,希望各個主辦單位日後能多加注意衛生,觀眾方能安心參觀。

今屆微波藝術節與往屆比較,新媒體的元素明顯減少了,不如過去般新鮮有趣、感官刺激、畫面強烈,從純藝術角度看,甚至帶點乏力無味;但取而代之是更深層的社會、人文和道義討論。在展覽出口引述了魯迅《故鄉》:「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最後一句「走吧」,彷似是策展人對大家的鼓勵,也像一句艱困世道下人人需要的自勉。若真相信藝術能鼓舞人心,但願業界每一崗位的人都能各司其職,為社會的不公不義而鳴不平。


:
[1]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的詳情及作品介紹詳見於 http://www.microwavefest.net/festival2020/index.html



作者搜尋:

TOP